论-拒绝逃离北上广 见识决定命运

不敢说同意说法,搜罗了一下评论,供大家看看!

主持人定义人生成功的目标是有物质上的见识,能在熟人面前吹嘘自己的所见所闻,他很好地利用了现在大学生普遍迷茫,不读书,对未来不知所措的心理,用非常辛辣的语言阐述了自己的卖点,实话实说讲的很精彩,但是却不对。这种要求所有人去北上广见识的思维,就好像是强迫一个人去皇宫里面当太监,因为在那里你可以接触到皇上,世界上所有奇珍美食尽收眼底,你有了见识,有了谈资,但是你却阉割了自己的梦想,男人的尊严,还有一生的幸福。做人的最终目的是开心,大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自己的家乡有亲人和归属感,只要懂得知足,懂得奋斗,即使身处天涯海角,未来也是海阔天空。
5天前来自优酷
Pstart小龙
我却不敢苟同。城市化的大发展一个重要原因是生产力大发展。古代虽然也有大城市,但受限于农业生产的极端落后,人口必定是围绕着土地生活,城市化不合时宜。工业革命之所以能成功,那也是因为工业产品以及石油煤炭能源的开发利用能极大促进农业生产,使得人们衣食无忧,饱暖思淫欲,第三产业服务业才有了发展壮大的可能。绘画天赋这种东西惟有在饱暖思淫欲的时代才可能产生耀眼的光芒,如果放在战乱年代,这种天赋一文不值。这也是为什么国家死守耕地红线的原因,照你的论据,唯有城市化才能产生更多的财富,这些财富是什么?能吃吗?不能,大多数城市财富都是在满足了口腹之欲后的精神食粮。

5天前来自优酷
动物园?
(接之前说的)先来的人不会担心这些问题,他们可以最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见识,丰富的生活,更好的事业机会,但是对大部分的普通人来说,在大城市里待着却看不到翻身的机会。其说国家现在开始重点发展中西部地区,个人为什么不能回中心部发展呢?一线的城市的GDP增速已经慢下来了,深圳今年甚至还出现了季度负增长,而中西部还保持的两位数的增长,中西部房价也低,工作机会在省会城市还是不错的。大家为什么不考虑会中西部呢?在中西部的省会城市买一两套的房子等升值,比在一线城市打一辈子工都赚钱,很多人就是看不起内地的城市,认为落后,工作机会少,工资低,其实现在这种状况都在好转,自己想想,如果收入和大城市持平,那房价呢?

5天前来自优酷
kailunma1
家住云南,而且不是在昆明,够偏远了么?来到所谓的大城市上学,却时常是这么的归乡情切,我不留恋大城市,一点也不。相对于大城市的竞争激烈,透不过气,相对大城市的人情冷漠,我更怀念家乡的悠闲,家乡人的热情。是我小国寡民的思想么?我觉得不是的,家乡虽然是小城市,却也不差这些大城市什么,街上也有很多珉澈,也有高楼,夜晚也是霓虹蔓延。现在社会,已经不是一个只有聚集才有发展的社会了,我们有及时的通讯,方便的交通,假如你从城南到城北办事要堵车一天才能到,我从昆明坐飞机到北京还比你先到呢……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地步的如今,我更希望在精神生活更舒适的中小城市生活。。

5天前来自优酷
笑忘轻狂
见识改变命运没错。北上广深不见得吧!我觉得机遇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并且方向是对的你会成功的,时间会证明。对于北上广深不能盲目的推崇。全都堵在一起就能产生智慧见识?城市的资源是有限的,你会发现所有的美好都是有钱人的,扎堆有多少是垫底的,当然每个人都很自信。如果有你的梦想和一定的生活基础那么去吧!别忘了见识只是能力的一部分,见识多了也能成为一个大八卦而已。所有人都去大城市了。那小地方何尝就没有机遇,我一个没见识的在小地方起步慢慢的向大城市发展我的见识没增长吗?所以现在去大城市的人更多的是盲目,向往的大城市未必是你的天堂。凡事无绝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觉得吹捧过了亲!

5天前来自优酷
曾哥干得好
我理解的主持人的观点有两点,一是已经在北上广深的年轻人应该坚持他们离家的初衷;二是年轻人不该放弃等待城市和互联网社会的光芒照耀到他们天才之上的机会。这种观点的确是更适合现在创造财富的时代。但是若是其他‘小城市和农村’大部分的年轻人都因此聚集到了北上广深,给北上广深带来了强大的创造力以致创造了巨额的财富,而巨额的财富和机会又吸引了更多的新生年轻人。然后同一时间,其他的小城市和农村对于北上广深的贫富差距恐怕就更大,北上广深内部阶级差距更不需多言。这两个循环一直持续下去,估计真的只有消灭穷人才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了。所以不仅是北上广深奉献了无数的机会给年轻人,也可以说北上广深吞噬了无数年轻人的机会。

5天前来自优酷

周先坤
我感觉罗辑思维是阅读式的脱口秀,罗振宇不愧是我敬重的传媒人之一,学识渊博,博览群书,并紧跟互联网的趋势脉搏,以一种独特新颖的口述,传播着时代急需的各种涵养,正是他与众不同的洞察力和另辟蹊径的见解力,以及他对自媒体时代的前瞻性眼光,才有了今天这个没有激昂文字飞扬,却有落笔生花妙处的逻辑思维.

5天前来自腾讯微博
我才是天天
乍一听挺有理,仔细想其实多少都有些牵强附会,简单点儿说,从他举例蒸汽机的例子来说,他想表达的意思聚集是财富,但那是工业时代的特征与现今社会已经脱节了,我举个例子说,纽约跟洛杉矶这些大城市够大吗?但为何市中心都是像中国城跟韩国城这样的穷人聚集区?原因就是大城市化在上世纪70-80年代是辉煌,进入本世纪后像美国这种最先大城市化完的都开始小城镇化改变了,时代不同理念不同

5天前来自优酷
动物园?
我就是一个离开北上广深的人,视频的观点不在北上广深上混过没见识这个观点我基本赞同,但是我个人认为也没有必要一直呆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里有很多优点,比如工作层次高,机会多,收入高,机会较为平等,但是也有很多缺点,比如拥挤的居住和交通,昂贵的房价和生活成本,城市的教育等公共资源不能公平使用,总总这些使得人我们这代新进的人对现实充满了无力感,而先来的人则可以坐看风云变化,那些用6000块一平米买房的人还会担心房价已经涨到4万了吗?那些住在市区里周围有很好的学校和配套的人会担心租房在郊区每天挤公交地铁上班辛苦吗?会担心因为没有房子而使得小孩不能读公立学校吗?

5天前来自优酷
liaochengxiaochi
城市化的推进是个很缓慢的过程,北上广深无疑已经实现了城市化,如果大部分年轻人都聚集到北上广深等等,那么二、三线城市、小城镇的城市化靠谁来推进呢;所以,小城镇的城市化是需要几代人为之牺牲个人利益慢慢推进的,在这个过程中,行业会不断齐全,社会文明会不断发展,人的素质会慢慢提高。老罗的观点,无非是大家都去锦上添花,现在这个社会,雪中送炭毕竟不符合很多人的价值观,但是雪中送炭确实是有价值的、值得干的事。

4天前来自优酷
tjhlr007
黄帝讲的“万类并作吾以观复”,才是真正的见识。否则一个人你就算穷奇一生,能经历体验多少东西?真正的见识来自于向内的求索、向灵魂高度的觉悟,进而指引自己达到不惑的境界,这才真正有见识的开始,这也是诸葛在27岁达到的境界。我个人和罗大哥的观点恰恰相反,越是在北上广深混得时间长的人,就越是自我设限、坐井观天,觉得北上广深就是世界的全部了。等你游历世界一圈,你就会发现,原来曾经你眼中的整个世界,只不过是真正世界的一个小角落而已,当然这种感觉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了,我只能再说一遍:人不要自我设限。什么见识不见识,无非是供人拍马屁的动力而已。

6天前来自优酷
地狱里的蛆
侮辱了“逻辑思维”这几个字,你下的论断就通过KK和其他两本书吗?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要享受城市进程,而有些人要为其副作用付出更多,中国人人人都想自己是天才,自己的儿子是天才,你这种论断会让多少未来的孩子背负完成自己父母的梦想,成为父母想要的天才。如果不分析大背景单纯念念KK的文章,下论断,那你最先对不起的是作者,作者本人离开物质世界,只有几架相机睡袋,行走世界多年得出自己的思考。本来有益于很多人和这个世界,引导人们思考,作出预言而不是论断。你读完就可以给中国人下论断了,如果是娱乐,还不如80年代的电视剧真诚,开篇都有个“纯属虚构”如果有其他目的,那还是不要误导别人吧!或者毁了一本好书!

4天前来自优酷
xinkuoyuhai
这个主持实质上也是没有见过世面的,环境不同而已,说的太片面,局限的很。欧美发达国家人们仍旧喜欢住在安静的小镇,经济发达了,人民生活条件好了,到处旅行游遍世界,说白了欧美小城镇的人比这2货见识多了,一年七八次的国外度假,什么地方没去过,什么没见识过。 原因不在大城市与小城市,环境所致,还是要发展经济,难道全中国年轻人都不发展除北上广深的城市了,不在北上广深的就只能山炮了?还起名叫思维逻辑,道听途说还差不多!

5天前来自优酷

崔强Android
八分之一秒延时这个概念很有意思!将来的互联网的发展,就应该朝着优化这个体验的方向。至于视频中的观点嘛,我的想法是:老家不能回,但不是非得北上广深才叫做城市,南京成都厦门武汉西安这些城市也都很不错,发展机会虽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多,但竞争也不会那么激烈,各方面都可以妥协平衡一点。

6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Baby紫陌
我不否认 在北上广深的人见识认知大于生活在山村或者郊区的人,但是不要忘记,积聚的力量对于这些原本就比较弱势的人会变得更加的弱势,不否认北上广深的选择,也不赞同一下拍死的郊区生活,人才不是要去拯救世界,自己能养活自己 俗话说知足者常乐 足矣。。。再说有互联网的时代即使八分之一延迟 对于不是太在意的人没啥感觉,就如同电子商务的发展 知识见识可以通过电脑学到的,不需要积聚的北上广深。。。

5天前来自优酷
睛彩
对这个罗振宇,我建议你听听汪峰的《青春》,里面有句歌词说得很精辟:我脸上蒙着雨水,就像蒙着幸福;我心里什么都没有,就像没有痛苦,这个世界什么都有,就像每个人都拥有,继续走、继续失去,在我没有意识到的青春……,人家的感触比你深刻多了,你还好意思在这怂恿大好青年在大都会干耗青春,末了还是打包回家,或者靠诸如《李嘉诚的成功》这样的廉价励志故事自我激励(话说香港都过了李嘉诚的机会致富年代,只有搞保险、传销的才把励志故事作为奋斗支撑),靠所谓的大城市见识,逢年过节回家做为谈资给人炫耀来找存在感和优越感。

5天前来自优酷
onlyonewestlife
觉的他说的这个事情不能太绝对,长很多见识,有很多资源,但是这些见识给你创了什么财富,而资源不是针对每一个人的。就像他举的例子,乡村的铁匠学徒不会知道自己是天才是因为没有机会发现,难道城市的铁匠学徒就有机会了?他有那个财力和精力听讲座吗?没看错的话,他参考的《城市文化》出版于1938年,当时互联网没有普及,城市和农村的巨大差距可以理解,所以作者说城市文化的好处。可是这位老师直接大跃进,非北上广深不待了,太矫情了吧,您直接去纽约LA芝加哥得了,您更能长见识。就像当年北京人在纽约的状态一样,在外地来的普通大众看来,北上广的繁华和我们没有半毛钱关系,退居二线城市回头是岸啊

3天前来自优酷

正华微博
1哪些人想离开?是已在城市上学工作但承受不了压力、只想本分过日子的人。极限体验及所谓见识对他们不重要,音乐会/陈丹青亦浮云 2幸福与优势都是相对值,但需从新开始,离开京沪问题主要在路径依赖。毕业即离开,情况大不同,也在剧增 3高铁与互联网时代,北京的企业或部门外迁到天津/河北,渐成趋势

6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动物园?
(再接着说)我就是从深圳回长沙的,长沙多好,那么好的自然环境,城市也不拥挤,你买辆车也不会担心没有地方停或者总堵车,房价也超级便宜(相对北上广深),当然最核心的地段也上一万了,但是距离核心地段5-10公里的房价却只有5000-6000,10公里以上的4000多,甚至3000多都有,想想在城市里我们住的地方离上班的地方多远?一套房子首付也就10来万,大部分工作几年的小两口还是拿得出的。我来长沙后就在长沙最好的风景区岳麓山脚下梅溪湖旁边买了房子只有7000多,那里的风景真是让人神往和陶醉,那些在北上广深几千万上亿的豪宅和这里7000多的房子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堪一提,到市中心只有9公里,也有地铁。

5天前来自优酷
七月恋秋
听着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不过嘛……好吧,就算你大城市的人有见识,但我在小城市赚了钱,办事的时候花一点点雇一个你大城市的人,丫还不是给这些没见识的人打工的?只怕工资开得高点来的人趋之若鹜。说到底,大城市机会是多,有出息的人也多,但没出息的人不是更多?当然,上面这种暴发户说法也是不对的,不过我只觉得见识不是不重要,但是什么见识决定命运这种话实在太2了点,说白点就是自以为是,太把自己当成盘菜。最后来做一道选择题,你是愿意在大城市当个穷B,还是愿意在小地方当个土财主?在下没见识,没前途,逃避竞争又认怂,但也不想累死累活一辈子还是大城市里的穷B。当然选择留下的都是斗士,表示钦佩,仅此而已……

5天前来自优酷

Eileen要90斤
我觉得要增长见识的话,不一定要一直住在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里,视频里总是拿北上广深与乡村来对比,我觉得这本身就是没办法可比的。城市化的确可以给人带来好处,但我还是喜欢二线城市多一些,二线城市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机会,而且因为它们离北上广深还有些距离,所以它们必然还有进一步城市化的空间。

4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Androidly
同样是不出门的大家闺秀,探春明显比迎、惜有见识。因此见识更多跟个人心智和接受程度有关。多少大城市的孩子目光短浅,多少小城市的儿郎谈吐不凡,不可一概而论,更不可为了让自家孩子有见识就勉强自己在大城市过活。适合自己的生活才是最好的,你不是你父母的续集,更不是你孩子的前传。罗振宇

5天前来自优酷
手机内存卡
5.有些见识,比如地球围绕太阳转,太阳系又在银河系转。这些见识是不断修正的。 6.呆在北上广深,而不工作在中南海,不工作在二炮,不工作在天上人间,何以知道其中的见识?难道屌丝去的起天上人间,进得了中南海,可以去二炮串门? 7.龙永图最开始进北京上大学,汽水都没喝过,但自己老了后他可以告诉别人,别人没喝过哪些汽水。 8.命运改变,见识才跟着改变。怎么可能命运不改变,见识先改变?农民进了城才知道兰博基尼,城里人进了天上人间,才知道消费奢华。

6天前来自优酷

一个们的崃福
我身边有很多鲜活的例子,早年去北上广深发展并且站稳脚跟、现在发展也不错的同学朋友,他们至今还在坚守,的确是为了老罗所说的机会和见识,但却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他们的下一代。如果哈林问他们快乐吗?CC TV问他们幸福吗?我估计回答不会都是肯定的。他们此生或许都是在为下一代做牺牲。

5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必要不必要
什么叫见识?一个农村小孩,自家盖房子,从盖草屋到盖楼房经历了这些变迁之后加上他后天对事物的系统理解学习,解释了房屋的构造以及材料结构,这就叫见识。因为在日后他总会在潜意识当中利用这一原理或者结构来帮助自己理解新的产物。没有这些细节的东西,有些人一辈子在大城市也无法理解很多新生事物。不懂细节的人见了。。能识吗?

5天前来自优酷

陈海刚Oliver
罗兄此集视频一出,定会说动很多二三线城市青年的心啊。不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从知识获取的角度,地域带来的优势大大地减少了。比如不管你在北上广,还是在小城市,能够看到此段视频的时间几乎是一样的。另外,周边坐一圈路人这样的场景设置,对视觉效果有负面干扰。他们又和你没有互动,还是省了吧

6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luck08yes
面对PM2.5重度污染环境下依然有很多人愿意留在大城市做人肉吸尘器,最根本还不是因为大城市都集合了最好的教育、医疗、文化、康乐等等资源?所谓“见识”和机会只不过是这些优质资源带来的衍生品罢了。要是这些资源都合理均衡的分配到城乡,哪里还有这么多人拥进空气严重污浊的大城市呢?

4天前来自新浪微博
LLTK流浪的天空
说得当然是很不错,肯定比我说得好,但是你节目名字既然叫叫逻辑思维,我觉得逻辑性上还是要更严谨一些。我就真想挑个刺。看了两节,各一个地方让我听着不舒服。 1.人类追求虚拟的成就感。首先你说那些六七十年代的探索太空,建高楼大厦的成就感,所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一般井市小民可以追求的,就算现在,有这个能力的人有几个会去拼命追求游戏中的成就感? 2.我同意你第二集中说的人们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但是,八分之一秒,说的是地球最远的两个地方的延时。你拿最远的最长的延时来做一个象征性的词,来说明人们不面对面时会遇到的不顺畅等问题。怎么听怎么别扭。 既然叫逻辑思维,又很精短,看了两集就看到两次逻辑上的不舒服。

6天前来自优酷
cynique
无稽之谈!用农业社会的历史来憧憬后工业化时代的城市生活,你把网络对人类的影响放哪了?难道再过20年人还都要聚集在一起才能产生财富吗?难道未来人类还靠身临其境才能获得知识和公平吗?敢问你是否考虑过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城市的承受力。从十年前哲学家任继愈提出的国家博士理论,到今天国家层面全面调整城乡关系,无一不是为解决目前两元社会问题做出努力。望三思再发言,勿误导人们。

4天前来自优酷
91245400
上完大学,研究生,在大城市找了一个工作,不好也不坏吧!经历了很多,也算有点见识吧。有一次过年回家,初中同学聚会,初中同学很多都是没上大学的,或者很早就工作了。有的挣的挺多(当地的能源企业,不怎么要求学历),或者有的家里有关系的给安排的公务员类似的工作。更他们聊天的确感觉,跟罗老师讲的差不多,感觉说不到一块了。但是,我觉得他们很开心,过的很好,朋友又多,很亲切,不像大城市那样人与人之间都很冷漠。我总觉得他们虽然没有见识那么多,但是很幸福,很真实,相反在大城市压力很大,有时候感觉看不到未来。